有人忙着登记,而有人忙着注销,为什么呢?
发布日期:2017-11-09 阅读量:6561
有人忙着登记,有人忙着注销,为什么呢?海峰的峰信使近来接到几个客户注销私募管理人的要求,主要有如下三大原因:
1.“家族式”集团公司,呈现私募子公司化的布局
据了解,除了自身不愿继续从事业务而注销外,还有的是由于集团母子关系,基于更稳定的合规大局考虑,要进行取舍布局,注销集团母公司的私募资格,从而把业务向子公司转移。
比如,一家大集团本身的有4家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都分别注册有私募管理人,考虑到目前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均采用子公司开展相关私募业务,而欲将母公司的私募资格注销。
2.监管新规频频出台,合规成本逐步加大
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私募合规成本大幅增加,监管部门潜在处罚加重,比如即将出台的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证监会《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基金业协会不断完善的7+2体系、《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一)至(十四),无不在设立重重法规关卡。而私募如不是完全全身心投入,要合规运营下去是相当吃力的。
3. 协会启动大数据私募信用档案,私募的好坏处于信用压力之下
基金业协会依托AMBERS系统的大数据功能,打造准确客观的公共数据产品,整合管理人、产品、人员等多维主体的信息,充分展示管理人经营的稳定性、专业性、合规性、信披度等四类14项指标。
协会启动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量身定的“信用档案”。将延伸到股权和创投行业。并且,这些档案可以将本机构分类指标体系结果一对一地提供给予第三方机构,减少在展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重复尽调成本问题,提高私募行业的经营效率。
4.一旦不合规,将被公之于众,长达6个月
近来,监管部门对不合规行为,建立了各类公示机制。包括私募的信息披露不及时被标识公示、私募成异常机构被公示6个月等等。
换言之,私募一旦存在任何不合规行为,将会被公之于众。
申请不易,注销更难,牌照不是说你想不要就不要的!
1、必须补齐“功课”
在注销前,私募机构必须要将过往未按时完成的季度更新、年度更新,以及月报、季报等各种信披,分别在私募备案系统(AMEBRS)、私募备份系统、从业人员管理系统,三大系统里所有落下的“功课”补齐才可注销。
就目前这类私募的情况而言,基本是处于无业务开展阶段,这对他们而言,是相当繁琐复杂的,无疑加大了他们注销难度。
2、繁琐复杂的文件提交
除补齐“功课”外,还要提交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类证件文件。
由此可见,相比之前的注销,仅仅是通过点击“注销”按钮就可以完成注销而言,现在又是要产品清算,又是要补齐信披,整体的注销成本也明显加大了,牌照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
那么,“注销”真的这么难吗?
答:会的人不难,关键是专业!
峰信使作为私募与基金业协会的沟通桥梁,为应私募市场呼声,峰信使以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经验,重磅推出“私募注销服务”,内容包括:
提供相关模板,并协助填报
提交后,与协会现场沟通,持续跟进进度,及时反馈
推介高性价比的优质会计所和律所
扫码登记,获取“私募注销服务”
或致电 峰信使: 135 2253 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