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用CDR回A股,对股权私募冲击几何?
发布日期:2018-03-27 阅读量:7300
引言:“独角兽”的A股回归号角已经吹响,CDR这个大部分投资者较为陌生的名词,也在近日被炒得火热。
3月6日,在参加政协经济界联组讨论后,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海外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是以IPO还是CDR的方式更合适,他回应称,CDR的方式更合适,这也是国际惯例。并在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时表示,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
而即将推出的CDR对股权私募极可能产生巨大的冲击,股权私募抢占独角兽回归的份额或大幅缩小。
CDR(Chinese DepositaryReceipt)称为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想法源于美国存托凭证(ADR),指境外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中国境内存托银行发行。
CDR参考ADR模式的交易过程:
来源于上交所
2
两会期间,一再提及CDR之路的修建为哪般?CDR快速推进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解决因A股IPO两个硬性标准,而在境外上市独角兽回归的困境
硬性标准1:盈利指标要求,例如:A股IPO规定在主办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其净利润需在最近3个会计年度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硬性标准2:不允许特殊的股权架构(VIE架构),同股同权的企业才能在A股上市
近期政府政策要求 ,叠加两会改革因素,优秀企业在A股上市或回归就成为“政治正确”,而CDR是解决当下这些问题的手段,那么推出CDR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二,解决中国人参与在境外上市的独角兽的交易渠道。因为目前中国参与美股交易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购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份额
直接去美国开户,或通过网上美股券商开户
通过中国的美股代理券商股(如老虎证券、富途证券)开户
(非法渠道)需要跨境汇款,承担较高的跨境手续费和购汇还会成本
一旦CDR推出,中国在境内用人民币就可以买卖国外公司的股票,省去了繁琐的换汇流程和高昂的手续费。
过去,中概股回归路径,通常是现在美股或港股市场进行私有化,然后退市,拆除VIE结构,再重新来A股上市。
相比这条传统路径,CDR的好处在于,不用拆除VIE结构,省去了非常大的一个麻烦。但也正因为如此,股权私募或受到巨大冲击,在抢占独角兽回的归份额或大幅缩小。
因为如果没有CDR,按传统方式,股权私募可以用“契约型+合伙型”抢占独角兽回归A股的份额。
第一,独角兽拆VIE前,契约型抢占先机
股权私募可以在独角兽私有化前,用契约型抢占先机,从国外投资者手中买入独角兽股份。
第二,独角兽回归A股,注入合伙型分羹
再备案一只“合伙型”,形成“契约型+合伙型”架构,可避免因“三类股东”导致上市过会慢和产生双重“税负”的情况发生,便于核查第三方证据。
CDR后,股权私募机会几何?
据报道,首批CDR小范围授予8家,除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家外,还有携程、微博、网易以及舜宇光学。在3月21日下午,新华社刊文称,阿里巴巴和京东将成为首批CDR试点公司,最快6月回A股发行CDR。
CDR推出,为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提供了多一个选择。但选择哪种,最终需要公司控制人来决定,如果对公司长期发展有信心,无短期巨额融资压力,耗费两到三年的时间成本换得干净的股权关系、A股上市的“完整体验”,并不是坏事,毕竟IPO也准备给新经济公司打开“绿色通道”。
所以,CDR的推出,对股权私募来说,并非机会全无,可尽快锚定一些像360一样用VIE架构的独角兽抢占份额。毕竟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就有161家,部分名单如下:
扫码获取,中概股名单